電磁預兼容(EMI)測試

測試目的:定位干擾源和傳播途徑
測試方法: 使用頻譜儀和近場探頭掃描特定的頻段,確定干擾源的頻譜特性,根據測量結果定位干擾源的傳播路徑及評估整改效果
隨著科學技術和電子工業的高速發展,各種數字化、高頻化的電子電器設備在工作時向空間輻射了大量不同波長的頻率的電磁波,從而導致了新的環境污染--電磁波干擾(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EMI測試是電磁兼容性 (EMC) 輻射發射預兼容測試中的一個重要組成。EMI 機構使用EMI接收機和經過準確校準的天線來測試3或10米距離上的器件。這稱為遠場測量。電磁場的特性主要由被測器件 (DUT) 以及它與接收機和天線的距離決定。遠場輻射發射測量可以準確地告訴我們被測器件是否符合相應的EMC/EMI 標準。
但是,遠場測試也有一些局限性。它無法告訴工程師,嚴重的輻射問題到底是來自于USB、LAN 之類的通信接口,還是來自殼體的縫隙,或來自連接的電纜乃至電源線。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能使用頻譜分析儀和近場探頭,通過近場測試來定位這些發射源。近場測試是一種相對量測試,這意味著它需要把被測器件的測試結果與基準器件的測試結果進行比較,以預測被測器件通過一致性測試的可能性。需要注意的是,比較近場 測試結果與EMI標準測試極限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測試讀數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包括探頭位置和被測器件的形狀等。
沈陽實拓成立的開放實驗室正是針對EMI預兼容(輻射)近場測量提供了解決方案,采用了是德科技的N9000B+N6141C軟件+近場探頭,來幫助工程師對你設計執行預兼容測量和診斷評測。
方案組成:N9000B + N6141C選件 + N9311X-100(是德科技產品)
通過簡單的操作步驟來定位干擾源和傳播途徑:
1.使用頻譜儀和近場探頭掃描特定的頻段
2.確定干擾源的頻譜特性
3.根據測量結果定位干擾源的傳播路徑及評估整改效果
以下是EMI輻射測試過程中部分測量結果的效果圖: